李時珍傳奇
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年,蘄州瓦硝壩一棟簡陋的平房里,誕生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國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
這是一個中醫藥世家,其祖父李曉山自福建上杭遷蘄州當鈴醫,父親李言聞在荊王府東門外玄妙觀行醫,67歲入太醫院任“吏目”(從九品官階,佐理太醫院事務)。
14歲考中秀才的李時珍,卻在后來9年三次的鄉試中屢屢落第。“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李時 珍遂決心棄文從醫,壽世濟民。
掌握了淵博醫學知識和經過長期醫療實踐的李時珍,善于遣方用藥,辨證論治,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封藩在武昌的楚王聘為王府“奉祠正”(正八品官階,掌祭祀樂舞),兼管“良醫所”(掌醫療保健)。后被推薦入朝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官階,管理宮廷御醫、醫藥配置),上考三墳五典,下收諸子百家,廣羅博采,厚積薄發。
辭官返鄉后,李時珍遷筑新居“薖(ke)所館”,坐堂行醫,潛心著作,“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稍有得處,輒著數言”。1578年,“歲歷三十稔(ren),書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李時珍著就劃時代科學巨著《本草綱目》,這是中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著作,是科學史上極其輝煌的碩果,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和“東方醫藥巨典”,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也是具有世界唯一性的特色醫藥學著作。2011年5月,《本草綱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名錄》,先后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國,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展示了中醫藥的偉大及其重要的文化內涵。
李時珍的生平和成就,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他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的領域,不斷積累實踐經驗,致力于創新和改進。他注重個體差異,尊重人的主觀感受倡導個性化的治療方法。他推崇實用主義,強調知行合一,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他推崇協作和交流,鼓勵不同領域之間的互動和學習。
李時珍及其弟子建成前店后坊的“李氏藥鋪”,研制膏、丹、丸、散及藥酒,為人祛疾治病,這就是早期的李時珍制藥廠。
歷經歷史變遷,新中國成立后,“李氏藥鋪”被改制為公私合營企業,后被蘄春縣人民政府收歸國有,“李氏藥鋪”更名為“蘄春縣李時珍藥酒廠”,后拆分為“李時珍保健藥品廠”和“李時珍酒廠”。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1998年,國有企業改制,來自臺灣的舒佳康企業有限公司控股李時珍保健藥品廠和李時珍酒業公司,成立湖北李時珍醫藥企業有限公司。2002年,正式組建成立李時珍醫藥集團。
2023年,迎來李時珍誕辰505周年,李時珍集團也經歷了近505年的傳承和創新發展的25周年。傳時珍醫藥偉業,譜本草科學新篇,身為時珍傳人,我們在此盟誓:追思圣賢,同茲決心,醫圣精神弟子傳承,時珍偉業,共譜新篇,健康中國,砥礪前行,薪火相傳,再延千年。